皇帝變成研究員的實例並非沒有,譬如愛新覺羅‧溥儀就是。
1960年他被分配至北京植物園擔任護理員,三年後轉任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,但皇帝投胎變成研究員的案例,我想大家就沒聽過了,對吧!
明朝某皇帝在位期間不長,自己原不是父皇心中的太子,最終還是坐上了帝位,而這位皇帝殯天後,根據合理臆測,祂最可能的存續地點,便是與其骨骸持續「存活」於皇陵的地宮之內。
想必,這位皇帝的靈魂後來也就離開了地宮,又從北京輾轉至中國東南省份?
顯然這樣的輾轉歷程,必也有祂一連串的故事,其後便隨本世父母出生於台灣,而輪迴成為本世的他,因成績優異公費留美,最後學成回國成為了中研院的研究員。
我們怎麼知道這位研究員的前世就是皇帝呢?自然是通過他人得知,並做了一些考證、勾稽後,「我們相信」這位研究員非常可能就是該位皇帝。
輪迴轉世故事,除大家熟知的西藏活佛外,在台灣較可信的案例,大多根據少數特異人士的口述,而皇帝輪迴唯此一例,但普通人的輪迴可就多了。
國外對輪迴轉世的研究也有不少,多數是基於特定死因,譬如意外或刑事死亡,導致前世身體留有某些傷痕,而成為來世的「間接證明」(經驗性的生物嵌入衍生的神經遺傳基礎,或與集體潛意識,甚至佛教的阿賴耶識有關)。
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歹勢,由於月底的資格考,所以目前正全力讀書中,5/1開讀,已經複習完五本,還有三本原文,刻正消化當中。
基於以上,我又重新讀了伊莉莎白·庫布勒·羅絲的《論死亡與臨終》(護理學院、醫學院、神學院與生死學系的必讀經典),該書依然讓我熱淚盈眶,真心建議大家都去買來看一看,那些發人深省的真實臨床訪談,2023年10月遠流已出版了最新的中譯本。
不得不說,這位瑞士裔的美籍精神科醫師,由於她的善良與堅持,無意間大幅改寫了全球的臨終醫療照護,並喚起了病人的臨終自主權力,讓每個人在最終一刻都能尊嚴的選擇平靜與安詳,這正是另一種「涅槃」的形上。
由於醫學的進步,人們與慢性病共存的「失能時間」逐漸拉長,如今還想安逝於自宅的,我想未來恐怕要祖上積德才行。
像我們這種眼睛變花、牙齦萎縮、頭髮掉落的年紀,在古代早就是「報廢品」了。按漁獵時期,大概破四字頭就要抬去種了,不是嗎?!那裏還有甚麼眼鏡可配?牙科與醫美?大家都是時間到了,人體功能也就喪失了,此後便「自然死」了。
所以,科技固然延長了人類壽命,卻也大幅侵犯了「死亡權」,還引發了一些倫理議題。譬如那些人生驟然走調的病患,他(她)們的代理經常偏離自己的角色,有些也沒有根據病患心願,卻以自己認定的價值做出判斷上的扞格,其他如安樂死議題也是(救命之罪有時甚於奪命)。
對醫療人員而言,他們(她們)直面死亡的機會比起警察、軍人還要多得多,弔詭的是,只要提到「死亡」便會讓人們更支持戰爭(因為每個人都想捍衛自己的生存),即便如此,不少醫療人員對死亡也很難釋懷(複雜的情緒),何況他人?
大部分人一聽到「死」字都非常不自在,有2/3的人對談論死亡「非常反感」,我當然知道這就是人類社會的禁忌。
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不管你稱祂為神或鬼,祂們都是靈,就是故去的人,曾經跟你我一樣。
憑甚麼你認為用幾千、幾萬塊錢,祂就要聽你的?以人與人來講,你說幾萬塊就要買一個人,這可能嗎?若是幾百萬還有可能,幾千萬一定有,卻不可能只想花個幾萬,對方就要聽命於你,何況是你看不見的靈?你只能拜託祂們,不是嗎?
所以,有些人可能很有效,有人卻差不多無效。其實賺不到錢,只有三種問題:第一、專業有問題;第二、人緣有問題;第三、運氣有問題。
假設;
a) 專業可以,人緣可以,運氣可以,三者繼續保持,沒有賺錢問題。
b) 專業可以,人緣可以,運氣不行,那麼就調整運氣增加賺錢機率,且不要考慮手段。
c) 專業可以,人緣不行,運氣可以,勉強還可以賺錢,沒錯吧?需改善人緣。
d) 專業可以,人緣不行,運氣不行,優先調整運氣,然後改善人緣。
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
本部落格的一些老讀者或許會發現,部落格內文章隨時間演進,我總會不斷修正局部文字,這倒不是我善變而是因為:
第一、真實的靈界狀態變化萬千,我也沒發現還有其他學者對此有客觀考察,學界談的生死問題都是「死前一刻」,根本沒談到真正的死後。
第二、基於以上,我也查不到所謂的「客觀死後世界」(主觀死後世界則另當別論,這部分在文、哲領域早已百家爭鳴),也因此,隨著時間演進,當我有了更新的客觀發現,我便需要重新審視此前主題與內容,以免前後矛盾。
第三、得益於教授們在課堂提點或做學問的態度,譬如國內自殺學權威林綺雲教授便說:博士研究提出的說法,必須要有根據,因此對於根據不夠充分的內容,我便刪刪減減,待有新發現時,便再「貼回」部落格內,而所有初版文字及時間,我也都有備份與存檔。
2018年台鐵普悠瑪號發生事故時,我便曾寫下並引用水果報導:
昨天台灣發生重大火車事故,據蘋果日報報導,碰巧在香港看展的我國民眾陳延昶表示,當他得知消息十分難受,「一個人好好的出門居然會遇到這樣的事情,連一聲再見都來不及跟家人說,這真的讓人情何以堪,願死者靈魂得到安息,傷者也能得到最好的照護。」
不想,很快地六年就過去了,當時我的文章主題指陳的正是:為什麼招魂會失敗。
同年此前,花蓮發生0206地震,當時讓我感概前輩早提及的「注死」問題,因為事故中倒塌的統帥大飯店,正是我年輕服役時每每前往佳山基地公出的首選旅店,沒想到說倒就倒了,所以我寫下了:
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魔神仔不是奇萊山傳說中的「黃色雨衣小飛俠」,往往,山友以嚮往自然、個性開朗者居多,如果只是因為氣候驟變、地形險惡,不幸成為山難亡故者,怎麼瞬間就成了一心想致他人於死的精怪?這種邏輯是相當離譜的?對此,我在部落格其他主題文章也有提及,還請自己翻看。
根據林美容教授研究指陳:碰上魔神仔的事後共通點在於精神恍惚,食用蛙脯螳臂蚯蚓牛糞等穢物,問其行蹤經歷,都沒有辦法說明。
因此林教授是從母題(motif)來看大方向。魔神仔常把人帶到石壁洞穴、防空壕、涵洞,甚至墓穴,而早期人類就是穴居生活,所以魔神仔與早期人類的叢林生活有密切關係,林教授因此推論「魔神仔」來自我們的集體潛意識。
前汐止立委廖學廣曾於《現代啟示錄》陳述:魔神仔叫聲類似「叩」一聲長音,不短促且有尾音提攜而音頻很高。對此,我表示疑問,會不會只是聽到山林間的動物叫聲或碰巧不同動物的聲頻混和結果?
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