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任何人的體內,若沒有真氣流動,或任督二脈完全不通?大概早就死了,其實只要人的新陳代謝持續,無論是氣、生物電或能量,只有充裕或稀薄之分,不會沒有,同時任何人都不可能「練」出身體原本就沒有的東西。

氣感這東西,原本是身體有病灶的地方才會產生,譬如關節受傷,那麼關節的上下之處就容易積氣,就容易感到有「熱塊」,因為氣不通。如果真氣流動的很順,身體健康的人,按理是不會感到哪裡有甚麼熱塊的。

或應該說,一位氣機充足的人,他應該感到的是全身微微發熱,似乎被一層暖氣包裹著,一旦意念集中到哪裡,專注於該處,該位置才會出現暖感。

所以,道家氣功或瑜珈冥想,最重要的都是靜心。

只要基礎體質不差,人一入靜,真氣就會循經、按時辰的流動。真氣的循經強度,自然是環繞全身越久越好,這就是初步移動。

氣與靜相輔相成,練氣得靜,練靜得氣,這個氣有黏滯性,與視床下部維持著沾黏,由是變成「探頭」。

人家說,氣足自然轉河車,溫養久了,意識自然移動,能離體,再往後練,存想就是關鍵了

不管由靜入手,或由氣入手,殊途同歸,最後是元神出竅。其實講元神出竅也不對,只是探頭出竅而已,元神當然固在,若不在,人也就死了。

簡單講,活人體內其實氣一直在走,只是平時你沒發現,氣感並不是你引起的,只是你學會察覺到它。

練氣不奇怪,還有人專門修煉「靈壓」,沒聽過吧?!有些中醫博士,就很清楚這是甚麼碗糕,可惜沒有與靈魂學對接。

我會定期到山裡去,一般是午時以前於溪邊打坐,額頭向著太陽,暖洋洋的,時間不需要太久,這是我的換氣方式之一。

畢竟接觸鬼魂久了,不免沾染一些陰氣,這當然不太好。

2020/4/6

與其說本篇聊的是「移動」,不如說是如何從「感覺」轉變成「感知」的過程,我認為感知的開發(轉變)過程,就是廣義的「移動」。

生前,我們以眼睛來看見社會與組織,同時也被道德枷鎖與規約強迫,是個無法獲得真正自由的人;反而,死後世界才是自由念頭的集合場。

由於靈魂對古典空間與時間具超越性,甲在死後不久慢慢擴大到空間,變成極弱能量場,卻如同睡眠,而乙在死後就形成了強烈的作用場,並獲得自由而移動,顯然每個人的死後狀態並不一定相同。

已然通透意識本質的靈魂,並沒有前往特定地方的必要,因為任何地方對祂而言,已不存在空間的差別性了。

有些高靈反對幫助低靈,因為這會不斷消耗祂的能量,換句話說不要多管閒事。

當你由傳統感覺,開發出感知以後,確實可以感知到,空間中存在超越肉體意識的智性結構在活動,甚至祂會試圖與你對話、交談。

感知開發的秘訣是,想起過去某件讓你興奮或吃驚的場景,並牢記這時的全身感覺,然後把這樣的感覺植入腦中。

聽起來有點像演員拍攝哭戲,若一直哭不出來,只好想一下實際曾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,因此把情緒帶出來。

多練習這種感覺的再生,後來便只需要回想,氣就開始漫延於全身,進入一種準備的狀態。

然後,我們再把顏色增加於氣的上面,我習慣加上暖色(金黃)。

反過來,你也能從對方意識感知到他的氣場顏色,再從氣場顏色判斷對方的意識,因為顏色即波長差異,波長差異即意識差異。

從神經學角度,內觀看到體內的查克拉, 其七脈輪位置,剛好是生理上的神經節,既然是神經的集中地,當然有具體的分子、量子,我們因此感到朦朧的輝光,有些人的黯淡的(密度低),也有些人的比較亮(密度高)。

一個地方要多看幾次,不免,每次看到的都不見得一樣!同時也要想想,為什麼會不一樣呢?

2020/4/7

流經腦部、神經系統的氣,是一種近似電的能量(但也不能說是電);而臟器消化作用產生的是化學能;至於肌肉因運動出現的能量,又是一種機械能。

以上,能都是由粒子運動產生,由於沒有明顯外形,卻有物理作用,我們才稱其為氣。

氣並不限於生物,因運動產生能的都有氣,所以氣是無所不在的,也會互通有無,不是嗎?

當凝結成細束氣,循著神經中樞實體,從結構較大的肉體透出至體表,然後離開體表,變成「觸手」一般,到達另外一個人的體表,並透進那人的體內,與其神經系統互動,你說是心靈感應或讀心也罷,在操作上確實是可行的。

我認為大前輩都有至少的讀心能力,所以必須戒慎恐懼,最好不要在高人面前耍寶。

至此,若有人能讀取他人意識、想法,甚至推展至與人的靈魂互為感應、溝通,也就不奇怪了。

這種能力比起陰陽眼,幾乎高下立判,何況陰陽眼只是看,有時看到甚麼?連他們自己也搞不清楚,不是嗎?

在我的田野調查中,有一種靈體很奇怪,用意識體稱呼更妥當,祂們是貫通自然的意識,任一處都是祂的載體!

祂們不喜歡管閒事,似乎有更勝於人間之事要處理,而且就藏在所謂的集體(潛)意識當中!!!譬如,對著幼年木內鶴彥說話的那位?

在我們出生前,縱然視覺系統尚未成熟,卻已然以意識進行著生命活動。直到出生以後,逐漸以視覺、聽覺認知為真,其實這種感官是非常狹隘的,我在《靈魂起源:解開靈魂千年之謎》曾以數篇幅描繪感官互通實例,人類或許早有向肉體不死挑戰的伏筆。

練氣,就是不斷的集中意識,使附屬於神經系統上的能量增強,提高能量密度以使其物質化。

 

進出靈界的能力(二)

 

2020/4/8

從生理學上來看,真正能夠從你身上獨立出去的部分,男性唯有生殖細胞,女性就是小北鼻了。

所以,意識離體有點像能量物質化後「生出」甚麼東西來的概念。一般而言,只要築基不差,連續冥想4個小時以上,都會有所感應…。其實臥姿也可以,只要不是睡著。

「探頭」可比擬為意識集縮,從自己的頭部保持著一條細線,然後浮出雲遊…。剛浮出的探頭,並不穩定,需要你去習慣、練習並強化,譬如適時吸附空間中的其他能量,好像遙控一般,一開始看不清楚,朦朧交錯著。

不了解的人,最好是在白天讓探頭移動,並只是在身體附近溜轉。因為,進入這種狀態,一些鬼魂會近身的,而住家與周遭本來就有不少鬼的存在。

進入冥想狀態的你,碰上不好的靈魂會很麻煩,有些是故意的,有些則是無意的,或許祂們深受執著的影響。

所以,如果你的膽量不夠,萬一受恐怖景象震攝,就會導致探頭與本體斷離,若伸出探頭含藏一些你的局部意識,那麼這塊意識就會遺留在體外…。

回魂不完整,人就會變傻,重建也並非完全不行,但若太嚴重就無法恢復。

一些人在催眠後出包,原因便是如此,重要意識若不見了,又如何能正常呢?

催眠師若學藝不精,例如半桶水的,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,千萬不要亂搞甚麼深度催眠。

一個浮游的探頭,會讓你發現在空間之中,存在不少片段景象,也會碰上其他的獨立意識,或穿過幾處淡淡的意識,而聽見其中吶喊或交談聲音…

所以,我將過往有關靈魂的說法,再梳理一次…

按《廣義靈魂學》上冊p42的靈魂通識,靈魂=靈識(擁有自主意識的一組智性能量)+靈體(包裹靈識的精微物質),這個大綱概念是正確的。

第一大類靈魂的範圍(鬼魂-靈魂),靈魂=靈識(生前感情等意識統整)+靈體(冰冷)。

能量態占比少,物質態占比多,條狀體部分即靈識大小,靈魂重量63毫克以上,懼光熱,喜水氣,多數移動能力差並困守於陽間某處、或被牽制於宗教結界範圍之內,能力較強者冒充神明,無法穿越靈界之冥河,但若沒有冥河之自然靈界,其受引導後也可以穿越,只是多數落於自然靈界底層。

第二大類靈魂的範圍(靈魂-高靈),靈魂=靈識(理性意識)+靈體(溫度較高,有些已無靈體)。

能量態占比變多,物質態占比少,無特定形狀,可以是物理圖形,靈魂重量63-40毫克,不太懼光,可於白天出現,一如生前般的移動,甚至更快速的移動,也喜歡水氣,有能力通過冥河,甚至自由進出自然靈界!!!

第三大類靈魂的範圍(高靈-自由靈),靈魂=意識體(魂識,靈識已然升級)。

能量態占比最大,無特定形狀,不愛管人間事,任一處都可能是其載體,單一靈魂重量40毫克以下!可以大氣作為通道,並進行傳輸。

網友提問:是否可反過來說,心智強的靈未必能量態占比最大?原因可能是該靈不喜歡自由靈的模式或特性,所以選擇不轉化更多的能量態,而非能力不夠無法轉化?答案:是的。

既然自主變化,高靈也有能力「降轉」,有一「降轉」實例如下。

這位仁兄年紀比我大3,4歲,凡事只想「利己」,心性習慣使然。初次見面舌燦蓮花,講話很有道理,相處起來卻發現其見識不足又自私。

人呢非常聰明,確實也有一些能力,他與特定宮廟感應異常,總會在他經濟危急之時伸出援手,但他卻富不起來,左手錢進、右手錢出,這道理又是為何呢?

其實物以類聚,你甚麼樣的個性,就與甚麼樣的鬼神有緣!這位仁兄善於經營人脈,關係好只是為賺錢,無利可圖便...,心念根本不存「利他」,不要說在人間哪有可能交到真正朋友?在幽冥,也會因關係建立在利益,並因利益而崩壞!

後來我知道他的前世,也嚇一跳,原來他也曾是佛家子弟,這一降轉,本來是為豁達而來,不想卻沉迷於投機賭博,受制於物質?

你會演,一些神明老謀深算,豈不是演更大?

 

2020/4/9

探頭即物質化的能量,說是物質,其實應是介於物質與能量間的狀態,不過是更多一點的物質狀態而已。

這坨物理凝態的粘滯氣團,如果是活人,當然與視床下部始終維持聯繫著。

由此,你自己深層意識裏的東西會湧現而被看見,你要明白這些東西不是心魔,並請記清楚圖像,你才有後許能力辨識真正的外部景象。

當探頭瀰漫出身體,在空間搭接實物反射的光與波形,你的解讀有時正確,卻也可能摻雜主觀,但無論如何,都變成了你所看見的東西。

雖然人人解讀不同,但這不是說,只要看到的不一樣,所見即非真?因為我們談論的不是視覺,而是感知,懂嗎?感知與視覺是有差異的,只要對圖像認知愈清楚的人,誤讀率就愈低。

實景與化景的差異在於,對前者,我們要後退點看,對後者,它會浮現許多變化,這樣就能把干擾降至最低。

若要移動探頭,探頭就不能散,要保持凝聚,這滿耗心神的,畢竟有目的去察看,與沒有目標的游移,狀態差距很大。

2020/4/18

聊到「耗心神,請你實際閉上眼,試看看自己到底能專注多久?

譬如觀想火車,就要在意識中存在一列「真正的火車」,選擇好你喜歡的外型後,請從頭到尾將列車審視一遍,你能否將這樣的審視完成呢?或當看到列車中的第某節後,你的意識就無法再專注了?又或是因疲倦而退出了想像呢?

若能持續保有專注,如同實際、真正的看見了一列火車,就好像自己站在該列火車前面?一旦這種畫面不會跑掉,現在你能上車進入車廂查看嗎?你想要進入的是第幾節?車廂裡面的裝飾如何?有無看見列車長或碰到其他人呢?祂們是正常樣貌,或突然會變成恐怖的呢?

假設一切正常,列車何時開車呢?它將前往何處?若能做列車冥想,您能否做一些其他交通工具的冥想?

沒錯,這種練習,您會需要一處相當安靜、不受任何事物打擾的環境,這需要非常專注,突然的電話或其他聲響,都會讓你嚇一大跳,猛然回到現實。

或許有人要說了,這全部只是幻想?也沒錯,一開始是,後面你就會慢慢發現,不是了。

奧妙就在於我們的局部意識確實具有離體之能力,這聽起來很怪,但請你想一想,當你在台北家中拿起室內電話,撥打到高雄的親戚家中,能夠通話的主因,當然是因為中華電信的實體佈線,鋪好了從台北前往高雄的線路,沒錯吧?

無線網路呢?如果是衛星電話,路由當然就是布局在高空中的諸多衛星;若是普通的手機,當然就是利用各地的基地台,不是嗎?

好吧,人類的意識也有頻段,不過是其信號不如通訊機械般強大,甚至是非常微弱的。

同理可證的是,在物理空間,靈界必也有某些路由,否則你無法解釋甲乙兩地能夠「通訊」的能力,根據我的研究,台灣遍布各地的宮廟,即如同靈界通訊的某種基地台。

請您再仔細想一想,宮廟駐靈通常很少只有一位,而大多是一大群,那麼祂們的意識通過集成增益,通訊當然有其可能性。

這又足堪解釋,為何各宗教派系,總是竭盡所能地開發系屬教徒?或許正是為規模的內生與外溢。

當你的探頭能夠伸出,而空間又有基網,現在你可以移動了…至少不會散掉…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oulVoyager 的頭像
    SoulVoyager

    餘命計算會社

    SoulVoyag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